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邀请父母加入游戏治疗进程——ClairMellenthin

邀请父母加入游戏治疗进程——ClairMellenthin

来   源:CNPT儿童游戏(徐汇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有一个全人类共通的特性(是跨文化的、跨城市的,无关于性别、无关于你身处在哪个大陆),那就是父母都很怕我们告诉他们已经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你们的错,你们是很糟糕的妈妈或者是很糟糕的爸爸。通常父母也会有很强烈的羞耻感,因为『孩子需要咨询,就意味着我很糟糕。
关键词:游戏治疗,精细动作,示范,CNPT儿童游戏

原创 Clair Mellenthin  CNPT儿童游戏咨询PlayTherapy  


01

为什么邀请父母?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通常治疗师是如何邀请父母进入到游戏治疗的过程当中的。对于临床工作者来说,不管是新手还是资深的咨询师,这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议题,这个过程操作起来有时也挺让人不舒服的。

为什么父母对于治疗来说那么重要?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把他们邀请到治疗过程中来?

因为我坚信父母是家庭系统中唯一能够创造比较持久变化的人。在传统儿童治疗师的训练中,是只跟孩子工作的,而且会认为孩子的变化是在个体的游戏环节中产生的。但我们可以预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是家里年纪最小,力量最弱的人。而要把整个系统的变化责任放在孩子身上,对他来说负担过重了。如果我们可以给父母赋权,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有多重要,也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在家中作为父母的自尊,并且创造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父母是家庭系统中唯一能够创造持久变化的人呢?为什么这是父母的责任呢?孩子的大脑还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他们身处在世界上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治疗师很有可能会经历一些在孩子的工作未完成的时候,父母或者是孩子咨询以外的人,为他决定结束咨询,尽管可能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他的咨询是未完成的。孩子需要父母来参与他们的治疗之旅,因为他们主要还是由父母来管理的。如果我们能给父母赋权的话,父母会获得一定的主体性,也会对整个治疗过程有相互影响的作用。

 

02

为什么父母参与有困难?

有一个全人类共通的特性(是跨文化的、跨城市的,无关于性别、无关于你身处在哪个大陆),那就是父母都很怕我们告诉他们已经知道的一些事情——都是你们的错,你们是很糟糕的妈妈或者是很糟糕的爸爸。因为他们自己心里已经这样认为了,他们觉得孩子受伤或者遇到了困难,是因为他们不够好。

很多时候,父母怕的是咨询师会指责嘲笑或者羞辱他们,所以我们需要为父母也创造一个受欢迎的、安全的环境,就像我们给孩子提供的那样。通常在父母寻求咨询之前,已经做了所有他们能想到的事情。比如说惩罚孩子,比如说通过爱孩子想要改变孩子,任何他们可以想到的,在他们向他人求助之前都已经试过。作为治疗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当父母预约第一次来见我们的时候,他们内心已经有非常强烈的情绪了。

他们可能会很内疚,因为他们作为父母很失败,尤其是当孩子遭受了一些创伤,这些创伤是孩子无法控制的。通常父母也会有很强烈的羞耻感,因为『孩子需要咨询,就意味着我很糟糕。』父母很愤怒、很沮丧,这种情绪也很常见,他们甚至会说:『我都不喜欢我的孩子了,我都不想在他身边了,因为他伤害了我的情感,他的那些行为真的让我很丢脸。』

很多父母都感觉到孩子带来的挑战,让他们不堪重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境会让他们感觉非常浩劫(这个词『浩劫』在美国文化中经常被使用,不太确定中文是不是可以完全把这个意思翻译出来,就是那种已经完全无能为力了,不堪重负,完全被这个挫折所淹没,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做的。)

所有的这些情绪,不仅会让父母觉得羞耻,觉得自己很糟糕,还会让他们感觉很惭愧。孩子的行为、心理障碍、所遭受的创伤,不仅会让家长觉得自己有问题,还会觉得孩子的问题给整个家庭都带来了羞耻,让整个家庭都丢脸了。而他们很怕其他人会发现,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会隐藏孩子的问题,把这当成一个秘密。如果父母觉得孩子给他们丢脸了,孩子是能感觉到的,他们会觉得是自己的错,自己给父母添麻烦了。


03

重视父母的情绪

在所有这些强烈情绪的背后,有两大情绪是最突出的:一个是无助,那种感觉是『我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问题,也没有办法保护他,我不能消除抑郁,也不能阻止孩子被别人伤害。』而当你穿越父母所有这些强烈的情绪,你会发现背后的一个核心感受是恐惧。所以大家要记得,当看到来你办公室或咨询室的父母的时候,他们有这么复杂的情绪,所以我们也要共情和同情父母。通常我们去共情和同情孩子的时候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往往很少能体会到父母的感受。而当我提父母的时候,指的不光是亲生父母,还有任何处在父母照顾者角色里面的人。

当我能够记得父母心中有那么多的恐惧、羞耻这些被淹没的情绪,他们已经很浩劫了,那我的心就可以对他们保持比较开放的状态。我会意识到其实他们很多表现是防御和阻抗,他们用某种防御机制把咨询师推开。所以对于咨询师来说,要识别这些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都知道情绪不管是积极的也好,消极的也好,对于当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强调一下,我们理解识别孩子的情绪会比较容易,但是却常常忽略父母。理解羞耻这种感受非常重要,而且这也是人类所共有的,是跨文化、跨性别,不管你处在何种经济水平都会有这种感受。而当一个人已经感觉到羞耻,比如说当父母来的时候,他已经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够好的父母,感觉很羞耻,也因为孩子而感觉到羞耻,那我们的工作必须从这里开始展开,必须要先处理这一点。

   

04

羞耻感

那讲义上关于羞耻的定义来自于Brené Brown对羞耻感的研究。

首先对羞耻进行一个定义是非常重要的,而在Brené Brown的定义中,羞耻的意思是认为自己有缺陷,所以不值得被爱和有归属感,由于这种信念而带来的强烈痛苦的感觉或体验。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不值得有归属感的。

你们觉得这样的父母能够教会孩子是值得被爱、值得有归属的吗?还是对他们来说,这太具有挑战性了?所以羞耻感对于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是非常重要的。羞耻是我们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感,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在你们的人生中某一刻肯定体验过这种感受,甚至可能上一周你就体验过羞耻这种感觉。而当我们感觉到羞耻的时候都会退缩,会从周遭的世界中退出来,不想让任何人看到我们丑陋的那一面。如果我们隐藏的程度越高,保持沉默并且评判自己,那我们的羞耻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直到把我们击垮。正像我们看到的,如果是这样的话,羞耻感一定会影响家庭系统的功能。而当我跟Brown老师学习的时候,她教会了我共情是羞耻感的解药。

如果羞耻感可以被共情、被理解、被语言表达出来,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羞耻感会缩小、减轻。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前几次初始访谈,当父母来的时候,识别他们的羞耻感是很重要的。往往在那个时候,他们的羞耻感一般都非常强烈。所以如果我们能够为父母创造一个充满共情的环境,就会帮他们减轻羞耻感,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跟孩子之间依恋的连接。


05

依恋的核心需求

理解家庭动力关系是很重要的,如果可以理解家庭中的关系,理解他们的依恋模式,我们就可以知道这对父母是如何参与,或者跟孩子隔离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一个评估,然后来决定如何邀请这对父母进入治疗的方式,或者说哪一种方式对他们来说比较没有那么的具有威胁性。理解关系动力,理解家庭中每个个体的依恋模式以及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跟对方连接在一块儿的。家庭中每个个体有不同的依恋模式,而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恋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形成的功能也是独特的。

有的时候,比如父母中的一方跟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安全型的,很亲密,但很有可能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不安全、不平衡的。而如果有的父母自身有一些创伤体验的话,他们很有可能跟孩子连结的时候,使用的是混乱型或者回避型的依恋模式,或者跟家庭中的其他重要他人的依恋模式也是混乱的或者是回避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创伤的体验,每个人的创伤体验也不一样,而创伤会影响一个人能否感觉到他人是安全的,以及能否为他人创造安全感的能力。

每个人的依恋和连结是一个谱系,所以它是流动的,可能有的时候是处于安全的这一端,觉得是挺亲密的,有连结的。而有的时候另外一端没有那么的安全,当关系修复了又可以慢慢回到比较安全的那一端。

    

 肢体接触 

虽然依恋是人类所共通的,共有的,但可能在不同文化之间有一些些微的差异,不同的城市之间,或者不同性别也有一些差异,但是依恋有一些核心的需求,我们接下来会讲。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依恋需求,就是肢体接触。这不光对于依恋是一个关键核心要素,对于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核心要素。现在我们都知道,对于婴儿来说肢体接触有多么的重要,在医院里面,妈妈刚把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医生护士就会要求,妈妈要马上跟孩子有肌肤跟肌肤的接触。

研究发现,婴儿早期的皮肤接触,可以加速婴儿的大脑发展以及身体发育。虽然肢体接触对所有人都很重要,但是根据不同的宗教文化,也许家庭里允许的肢体接触的位置、方式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对此也要保持好奇,可能会问来访者:『在你们的家庭中是如何跟彼此在肢体上表示亲密的?』如果家庭的肢体接触的方式不一样,也是可以的。比如有的程度可能就是拍拍你的头,有的可能比较喜欢大大的拥抱,有的喜欢一起跳舞,有的喜欢一起做饭,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是可以的。

    

 情感的亲密性 

下一个重要的依恋需求,是情感的亲密性,也意味着情感上的安全感。情感的亲密性意味着我可以享受跟你在一起,可以跟你分享我内心的事情,也知道你可以保护我,尽管我们可能不会把这些都放在嘴上一直说。我有一个学生,在好几年前了,他是从越南来的。他跟我说:『Clair,我的爸爸永远不会说我爱你的,但我知道他会愿意为我而死。『我觉得那就是情感的亲密性,尽管不是西方人常用的那种方式去说我爱你,我爱你的表达可以是不同的方式。如果一个孩子心里明确的知道:我爸爸会为了我而死的,那这绝对就是情感的亲密性。情感的亲密性还会带来情感上的安全感,情感上的安全感指的是我相信我所有的情绪感受都是有价值的,都是被允许的。尽管我们可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尽管也许有的时候你可能不理解我的感受,但这些都是OK的,我也仍然认为你是爱我的。

    

 接纳 

下一个依恋需求是接纳,接纳的意思是有的时候我不喜欢你的行为,但是这不会妨碍我爱你的心。所以我们也要帮助父母去区分哪些是孩子的行为,这是作为治疗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下一个依恋需求是无条件的爱,有一次我在做一个依恋工作坊的时候,有一位女性就举手说不同意这一点,她说如果一个人无条件爱的话,是会被击垮的,会崩溃的。我就告诉她,这里的『无条件的爱』的定义,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跟其他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们这里无条件的爱,是有边界、有预期的,有行为的结果。如果做错的事情,也需要有一定的措施,有边界的回应。我分享一个今天的例子,就是跟我的孩子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之间有一些冲突。这个时候我会非常明确的告诉他:『你不能够这样叫我的名字,我很爱你,我想要帮助你,但是你不能那样对待我。『这是一个有边界的养育方式,也可以看到我有一个普通的家庭,跟所有人是一样的。

    

 安全感 

下一个依恋需求是安全感,这个安全感包括你身体上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情绪上的安全等等,当然也是跟结果相关的,比如说我要负责来帮助你、保护你,给你提供生存所需的一些基本的东西。

 

 游戏 

最后一个依恋的需求是游戏,很多人对此会感到很惊讶。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早期婴儿发展中,游戏是特别关键的,游戏对于婴儿大脑的神经元的发展很关键,而且之后也会帮他发展出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投入游戏,特别小的baby就会慢慢发展出关于自己的一种自体感,这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的话,就是他会感觉到『我是存在的,我的内部是一个怎样的灵魂,或者说我作为一个人的核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当父母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时候,其实就在教孩子一个跟依恋需求有关的要素,同时也是在教会他们获得自己的一个过渡性的客体。当父母跟孩子玩躲猫猫的时候,跟孩子说不见了,我又回来了,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看我会消失,但我也会回来。那这种方式就可以慢慢开始跟孩子发展出对于父母的信任感,父母在传达『我会回来的,可能我会离开一会儿,但是我不会离开你。』这是孩子依恋的一个核心需求,当孩子长大之后,他们会慢慢学会走、跑、跳、骑自行车,游戏为他们身体动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在小婴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通过抓握、捏东西的游戏过程来训练自己手部的精细动作。


06

依恋创伤对儿童的影响

在孩子的早年发展中,如果他们是被忽视的,缺乏跟另外一个人的互动,另外一个人没有参与到他们的关系中,也没有跟他们玩,这对他们的一生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被忽视了,主要照顾者跟他之间缺乏参与性的互动,这会影响到他部分的大脑发展,一部分的脑区可能会因此而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而这些影响会是持续的,对他们神经系统的发展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道德发展、社交发展、情绪发展和心理发展。

让我们稍微跳一跳,跳到成人的依恋。刚才我所说的这些依恋需求是人一生的需求,而不仅仅只是孩子,成人也有这些需求。我们花点时间来想一想,当一个成年人处在恋爱关系中的时候,你们会怎么玩呢?或者说在恋爱关系中,是怎么游戏的呢?所以当你们开始游戏的时候,开始在一块儿玩的时候,你们才在对方身上发现快乐,感觉到跟对方在一起是享受的。所以当你们不再跟对方一起玩,不再能从对方身上感受到快乐的时候,很多关系都会在这个时候面临结束。

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游戏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在人的生命晚期,哪怕年纪很大了,这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所以很多老年人,如果他们还是可以继续跟伙伴一块儿玩,一起跳舞,一起运动,一起享受艺术音乐,这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益处。

所以如果关系有损伤的话,会影响到一个孩子如何感知自己,以及如何感知这个世界。当一个孩子认为『我的父母不能保护我,他们甚至跟我一样无助恐惧。』这个时候整个系统都会变成不安全的依恋,不平衡的依恋。如果一个孩子认为『父母不会来保护我,这是父母主动的一个选择,而不是他们不能。』这更会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会对孩子的关系、自尊以及信念性系统都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会导致孩子发展出非常不健康的应对方式,他们可能会用很多见诸行动的方式来保护自己,避免自己意识到恐惧和脆弱。

很多孩子的行为表现,行为症状实际上是他们在失控时候的一种防御方式,他们都在试图寻找某一种方式让自己找到一些掌控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跟父母进行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帮助父母成为孩子安全感的一个源头。如果父母是家庭暴力的施暴者,甚至是性侵害的迫害者,这个时候就不适合把他们拉入治疗,让他们参与。除非这样的父母可以自己去做治疗,然后通过治疗,他们变成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大人,这种情况下是有可能让他们来参与的。

对于和家长的工作,我们要和他们建立一个比较和谐融洽的关系,然后跟他们建立起一个治疗性的联盟。这也意味着我们要为父母打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意识到他们也有治疗的需要,他们也可以对治疗做出贡献,他们可以一起为家庭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系统。所以很重要的是要花一点时间了解父母,了解他们作为个体是怎样的,了解他们的故事,因为这些都会影响他们是如何做父母、他们如何跟孩子建立连接,去跟孩子形成健康的关系还是具有破坏性的关系。所以很重要的是要建立边界,并且设定好期望,这在治疗的一开始就要跟他们讨论,他们对于治疗的期待是什么。


07

作为治疗师能做什么?

在我的工作当中,我跟每个父母或每个孩子都会设定一个预期——父母也要参与到治疗中来,而且是积极的参与,他们不只是站在一旁看孩子是怎么跟治疗师玩的,他们也要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来。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点恐怖,尤其是对于很多做游戏治疗的咨询师来说。所以对于我们这些治疗师,要深呼一口气,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对于很多人来说,邀请家长参与到治疗中来是很可怕的,会激起很多焦虑,觉得很不舒服。这可能跟你们的文化的预期会不太一样,可能你们也不是这么被养大的,或者你们的社会也不流行这样。但是有些父母确实需要学习怎么跟孩子玩,他们都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我鼓励你们安排跟家长单独会面的咨询,在那种情况下,你才真的能够了解到父母是怎么长大的,他们的依恋历史、创伤史,这些都会影响到家庭中发生的一切。而且我们要教父母一些技巧,怎么跟孩子健康的玩才是合适的。这是你们的治疗中要做的很重要的工作。我也鼓励大家多多参与一些以依恋为中心的治疗培训,这会帮助你们更理解父母。

跟父母的工作这么难,究竟怎么做呢?在你们的第一节咨询中,跟父母单独见面很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单独见父母也可以让他们比较开放的去谈自己的担忧和顾虑,而不仅仅关注于孩子的消极行为。当孩子不在场的时候去讨论这些,除了能够让父母可以比较开放的去谈,也可以减轻孩子在场时,父母当场谈他的问题所造成的那种羞耻感。我们都要记住,刚才我所说的羞耻感在家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这样做的话,其实已经开始在帮助他们减轻羞耻感了,你已经开始做一些比较好的工作了。

如果你跟离异的父母工作,要尽可能的跟父母双方分别建立好的治疗关系,而且要非常熟悉你们当地关于离异后谁照顾孩子,关于探视所有这些的法律规则。如果父母是离异的,而他们都有共同监护权,这个时候你要取得父母双方的同意才能开始咨询,而不能只征得一方的同意。可能你们当地的法律不是这么规定的,你们那边的法律不需要征得父母双方的同意,但是作为咨询师你还是要记住,哪怕父母离异了,但是孩子维持跟父母双方的关系,父母双方他都能见到,这对他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治疗师不能成为离异父母中间的一个隔阂,为一方去遵守什么秘密之类的。那这样的话,会成为某些失去了父母功能的离异家庭的帮凶。我还会邀请父母各自去填一个回顾家庭关系发展的问卷,这是针对父母的一个依恋问卷,而不是针对孩子的。

我们邀请父母的方式,会影响到父母如何接受邀请。如果我们表现的很尴尬,怪怪的,很紧张,那父母也会觉得怪怪的,很尴尬,很紧张,大家都会很不舒服。很重要的是咨询时要表现的很自信,我们可以练习,通过练习让自己感觉是有自信的,尤其是如果你是新手的话。当我们邀请父母和孩子一起进入游戏的时候,必须要有信心。我们需要向父母阐明或者解释清楚,为什么父母需要参与,为什么父母要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参与进来。

刚才我说如何邀请父母的方式,会造成很大的差异。在初始访谈中,我们就需要运用一些鼓励父母参与的策略,让他们在游戏室中不要觉得束缚,不要感到自己是很脆弱的。我们要去教父母,要做示范,给他们展示,跟他们一起或者为他们做出活动的示范,告诉他们怎么玩,这可以让他们觉得不那么羞耻,不觉得自己傻,或者觉得不舒服。

开始的时候我会跟他们做一个家谱图的游戏,这是最开始如何教他们参与进来的一个方式。我会邀请家长挑一些小模型,代表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小模型,然后放到这沙子里面。当父母挑好了,也把模型都放到沙子里面了,这个时候你可以开始问一些问题,让他们描述每一个角色,为什么这个是代表你的孩子呢?为什么这个是代表某一个家庭成员呢?你也可以问一些魔法问题,有时候,比如说如果你可以改变其中的某个元素的话,你会做什么?你也可以问,你觉得哪个人跟你比较亲近呢?跟哪个人在一起,你觉得最自信呢?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估依恋的问题,因为你可以在这个游戏当中看到他们的家庭动力是怎样的。

在初始访谈中使用家谱图,是让家长一开始在咨询的时候就感到比较舒适的好方法,所以我鼓励大家一开始的时候就使用,可以用一个小沙盘、小沙具来完成,让父母来挑选一些符合他们家庭成员特色的模型放到沙盘里面。当他挑好了一些沙具放在沙盘里的时候,治疗师可以问一些问题。比如说跟我讲讲你挑的这些人物吧,跟我描述一下为什么这个人物是适合Simon的呢?还可以问:跟我说一说这个人物的故事,当你看着这个人物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如果你可以做一些改变的话会做些什么呢?用一种邀请家长描述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去询问说这个代表你家里的谁,直接跳过沙具的隐喻去谈论他的家庭成员,好像是在比较隐秘的层面上通过沙具去询问。当家长来的时候,是因为孩子的问题来的,所以他们内心其实是很无助,很恐惧。所以这个时候,治疗师的方式要比较开放,让他们觉得比较舒服安全,邀请时更多使用这样的问题。比如说当你看到这个人物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如果你要做一些改变的话,会做些什么?然后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有时你会在沙盘里面看到家长摆的人物,每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距离非常远。有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家长挑的沙具表达了孩子比较消极的特征,接下来再看会怎么做。

比如老师问他,好像这个家庭里面成员的距离是很远的,你会希望做一些改变吗?你会希望他们之间的距离变的更亲近一些吗?这时家长说,我注意到了,父母是在这边的,而孩子们都在另外一边。这时他就把父母跟孩子的沙具都挪了一下,让他们的距离更近了。老师说如果这是一节真的治疗的话,会更多的去探索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感受。当他挪动的时候,这个距离他感觉怎么样?而在这个距离里面,每一个不同的人物的感觉怎么样,以及会探讨这些人物的一些象征性的含义。但是这里大家要注意一点,关于这些沙具的象征性的含义,不要把我们的想法覆盖了来访者的想法。因为当我看到一个大猩猩的时候,可能想到的是丛林。但是对于那个放它的人来说,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在他的内心中有完全不一样的表征,所以对于象征性的含义,我们一定要确保去询问来访者,他们是怎么想的。

父母在做这个活动的时候,会给咨询师很多关于他们自己感受的线索的,尽管他们甚至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有的时候治疗需要当侦探,你要倾听的不光是他们嘴巴说出来的语言,还要同时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肢体反应。比如说有个妈妈,她挑了一个沙具,说沙具这个妈妈她好累,她要逃走。要注意,这个时候她说的不光是那个沙具,同时也在说自己。运用这种方式可以评估家庭中不同成员之间的依恋关系模式,可以让大家看到父母能否看到孩子身上一些积极的部分,或者是看到其他家庭成员身上一些积极的部分,从他们选取的象征物以及对象征物的描述上可以看出来,还是说这个家庭挑选的或者描述的完全是孩子消极的负性的一面。如果我们工作开始的时候,能够邀请父母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这就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帮助我们跟家长开始建立一个安全的关系,让他们感觉在我们这里是安全的,跟治疗师是有连接的。这样他们才能信任我们,可以跟他们的家庭和孩子进行比较良好的工作,真的帮到他们。

我希望大家听了讲座之后能够开始思考一下,在你的工作中,是什么阻止了你去邀请父母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呢?如果你邀请父母,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呢?如果你想要改变工作中的一些东西,你会改变什么呢?你会做些什么来促进这一点呢?改变些什么来帮助你更好的邀请父母进入到治疗中来呢?


提问环节


 问题1  家长有很强烈羞耻感时该如何共情?

回答:这是在和家庭工作的时候常见的一个问题。首先我建议要定期的见父母,也就是说你会跟孩子一对一的工作,但是还要单独见家长,让家长有一个空间,会感觉自己是比较自信的,跟咨询师在一起的时候没有那么羞耻。然后父母也需要得到我们的肯定,需要我们看到他们做得好的一面,也需要我们能够看到他们在家庭生活中面临的压力。在共情他们的时候,可能不仅仅是具体的一些话要怎么说,有很多大的方面的工作,你需要做。比如说跟家长建立比较好的治疗联盟,在家长能够作为孩子的资源之前,先要去对他们自身的羞耻感做一些工作。在见他们的时候,可能要跟他们一起探索一下关于羞耻感,他们自身的一些故事,有的时候一节咨询就可以,有的时候可能要花上好几节,要根据家长自身的成长背景来决定。


 问题2  以依恋为中心的游戏治疗,主要针对什么年龄阶段孩子的家庭?

回答:从3岁一直到任何年龄都可以。我会跟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做这样的工作,也会跟更小一点的孩子做,甚至也可以和成年人的家庭一起做。当成年人能够跟他们的家庭成员一起去游戏的时候,也是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的,因为家庭的系统也基于早期儿童成长时的体验。


 问题3  依恋为中心的游戏治疗和亲子关系治疗有什么区别?

回答:我认为亲子关系治疗是一个基础,尤其是和一些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互动的家长。而依恋为中心的游戏治疗是更深层次的工作,更关注他们互动的过程,目标是促进他们更亲密的关系体验。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特性,也可以加入很多表达性的活动。很多时候当他们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亲密感,享受整个互动过程的时候,甚至不需要用语言去描述。虽然最后还是会让他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互动带来的体验是更具力量的。


 问题4  我觉得您在讲座过程当中有提到很多的根源,源于内心的恐惧,我觉得很有道理,您能再具体的聊一聊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11月的地面课程中,有更多时间做深入的讨论。简单来说,关于内心的恐惧,理论基础来自于Bowlby的依恋理论。从他对于自体感的研究中发现,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感受过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是被爱的,自己是可爱的,那这个时候他就会产生非常深的内心的恐惧。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相信或者说体验过那种自己是被爱的、可爱的感受,那他就会在自体发展中获得一种安全感。他会觉得跟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外部世界对他来说也是安全的。相比之下,另外一端,那些没有过这样体验的孩子,就会始终身处在恐惧当中。在他的生活中,他会不停地去怀疑我有价值吗?我值得被爱吗?我是否是真的被爱的。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世界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他也会很容易受伤,很容易陷入到对自己的怀疑当中,很容易自身内部世界里面充满了羞耻感。我刚才说的这些是试图帮大家澄清一下,内心恐惧跟依恋的关系,这些都是根据于依恋理论的很多研究的。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心弦心理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CNPT儿童游戏
成立时间:2016年11月17日
区     域 :上海徐汇区
单位性质:感统训练机构
优势课程:辅助治疗
最新文章
1​CNPT儿童游戏咨询直播间吴佳奇老师分享回顾——如何辨识各种各样的ADHD?
2聚焦与游戏治疗——简德林聚焦理论的概括与总结
3情绪伙伴实践案例

作者专栏sign up

静进
静进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孤独症会掩饰自己吗?大龄孤独症人士如何掩饰自己?
2静进老师——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是诊断ASD的“金标准”吗?
3静进医生:孤独症是神经多样性的存在吗?如何理解孤独症为“神经多样性”的观点?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