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2023-10-14 08:30:23
  • 2K次
来   源: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第6期
作   者:
摘   要:孤独症患者在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理解他人所想、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等方面存在困难,以致于他们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反应。社会故事干预法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缺陷,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简短的社交场合情境故事来教会儿童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回应,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自闭症,阿斯伯格,社交故事,共情能力,关键反应训练,

梁悦**1,2余菊芬***2
(1.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2.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梳理我国现有的应用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实证研究文献发现:研究者对各种不同的社会故事呈现方式都进行了尝试,干预内容着重于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现有研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社会故事干预研究量不足、干预人员组成较单一、忽视家长参与等问题。未来需进一步丰富相关研究,提高家庭成员在社会故事干预中的参与度,尝试建立更具挑战性的干预目标等。
[关键词]孤独症;社会故事;社会交往;问题行为;综合干预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故事(SocialStories)干预法是由美国学者GarolGray于1993年提出的用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干预方法[1-2]。社会故事干预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和心理理论[3]。认知理论认为,孤独症患者在认知和人际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他们难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心理理论认为,孤独症患者在心理上的缺陷导致他们在理解他人所想、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等方面存在困难,以致于他们面对不同情境时会出现不恰当的行为反应[4]。社会故事干预法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和心理认知缺陷,通过各种方式呈现简短的社交场合情境故事来教会儿童在不同的社会场合、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回应,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我国最早采用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的文献发表于2011年,此后相关的实证研究逐渐增加。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社会故事干预法因其干预效果好、干预成本低、可获得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5-6]。为明晰社会故事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本研究对国内关于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此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社会故事”OR“社会故事法”为主题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88篇文献。对88篇文献进行处理,首先剔除重复文献,再通过阅读题目、摘要,必要时进一步阅读正文的方式来筛选符合使用社会故事法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实证研究文献,最终筛选出30篇符合要求的实证研究文献,其中期刊文献13篇,硕士学位论文17篇。


三、研究现状


(一)文献数据分布

将各年份发文量进行统计,得到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实证研究发文量统计图(见图1)。文献时间跨度从2011年到2021年,发文量最高的年份是2018年,约占总发文量的23.3%。整体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发文量绝对数还较少。


(二)社会故事干预方案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社会故事呈现方式,有部分研究者还在以社会故事为主要干预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其他干预方法,形成了独有的干预方案,如视频示范法融合社会故事法[7]。对这30篇文献采用的干预方案进行统计,得出表1。
1.干预方案多样
Gray根据学生的能力与社会故事的不同呈现方式,提出三种社会故事教学方法:一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社会故事文本;二是以录音、录像或电脑图文作为媒介让儿童进行阅读;三是对于非高功能的孤独症儿童,运用图片或多媒体协助理解社会故事的内容,帮助其更快地掌握社交技巧[8]。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多数研究者只采用了单一的社会故事文本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一部分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社会故事呈现方式,如以音乐形式呈现的社会故事。另外,还有少数研究者加入了其他干预方法,如将社会故事干预法联合体育运动干预、角色扮演干预等,共同对孤独症儿童的多项技能进行干预[9]。为了能更有效地提高孤独症儿童的各方面能力,研究者们表现出了综合干预的研究倾向,不再局限于仅采用一种干预方法,这一研究趋势与国际上的研究动态相吻合[10-11]。


2.干预方案分类分析
(1)单一社会故事文本干预
单一社会故事文本干预,即干预者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口头上的“讲故事”教学,不采用其他媒介呈现社会故事,也不与其他干预方法共同使用。如陈西梅采用社会故事法对1名4岁的孤独症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干预,发现能够较好地提高该儿童帮助他人、安慰他人以及分享和合作等行为的出现次数[12]。刘英玲对1名11岁的孤独症儿童采用社会故事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情绪理解和认知能力[13]。马梓熙采用自编的社会故事对1名5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认知共情能力的干预,明显提高了儿童的情绪识别与理解能力,且干预效果具有延迟效应[14]。


(2)社会故事绘本干预
社会故事绘本干预,即以绘本的形式来呈现社会故事,其中有一些研究者使用iPad、电脑等作为社会故事绘本的载体。利用电子产品这类科技资源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属性,让孤独症儿童在学习社会故事时看到生动形象的图片,听到配音、背景音乐等,能够更好地吸引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加深他们对社会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进而提高干预效果。部分研究者的干预实践也证明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如张庆对5名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行社会故事绘本的教学干预,提升了这些儿童的部分社会交往技能,但在干预儿童主动发起社交方面较困难[15]。王永固对2名孤独症儿童的打招呼和分享行为进行社会故事绘本教学干预,增加了这2名儿童与教师、同学打招呼的次数[16]。


(3)其他形式的社会故事干预
除了单一文本和绘本形式呈现社会故事外,目前我国还出现了以音乐形式呈现的社会故事、以简单图片呈现的社会故事(与绘本的不同在于画面更简单,可以是研究者自己根据社会故事绘制的场景图,无需像绘本一样配上文字)以及以视频呈现的社会故事。相关研究已证明,许多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和听觉相比于自身的其他能力,常常处于优势地位[17-18]。那些以不同媒介承载的社会故事干预方式正是利用了孤独症儿童的视觉、听觉优势,改善孤独症儿童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相应的能力。如,卜凡帅运用音乐社会故事对1名4岁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有效提高了该儿童打招呼、眼神交流等社交互动技能[19]。宋佩涵采用图片呈现社会故事,对1名6岁的孤独症儿童实施了3个月的干预训练,使儿童打招呼、请求帮助等行为发生的频次增加了30%左右[20]。


(4)社会故事与其他干预方法共同使用的干预
社会故事与其他的干预方法并用,即干预的方法不仅包括社会故事,还会结合其他干预方法如视频示范法、角色扮演法。例如,朱友涵等人采用社会故事法和角色扮演法,对1名高功能孤独症儿童随便拿其他同学的东西、不遵守游戏活动规则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为期18周的干预,有效改善了该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21]。郭梦之等人使用社会故事法和视频示范法对1名5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明显改善了该儿童的进餐规范行为[22]。金文珊采用社会故事法和视频示范法对一名10岁的孤独症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进行为期8周的干预,提高了该儿童与同伴打招呼、说“谢谢”等交往行为发生的频次[23]。社会故事与其他方法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研究设计常常为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这表明研究者们正倾向于同时干预孤独症儿童的多个行为,符合国际上综合干预的趋势。


(三)社会故事干预目标分析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中社会故事教学的干预目标重视儿童核心技能的掌握,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行为、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
1.改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亲社会行为

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之一[24]。从社会故事干预的理论看,对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预是最主要的干预内容。现有研究中有14篇文献的主要干预内容都是社会交往能力,接近研究总量的一半。研究者们在实际干预时,主要选择以下社会交往内容:(主动)打招呼、说“再见”、说“谢谢”、请求帮助、眼神交流、回应问题等。如郭梦之等人对1名4岁的孤独症进行为期3周的社会故事干预,发现明显增加了被试打招呼、说“再见”、说“谢谢”这三个基础的社交行为发生次数[25]。杨林采用自编的社会故事绘本对2名9—10岁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40天的干预,明显改善了他们的打招呼、说“谢谢”、请求帮助等行为,且有一定的维持效果[26]。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社会交往能力和行为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对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还需要作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2.减少问题行为,改善行为问题
孤独症儿童存在的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哭闹行为、自伤行为、刻板行为以及发生在课堂上的课堂问题行为等,这些行为也是影响他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们尝试使用社会故事干预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各种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黄俊洁对1名9岁的阿斯伯格征儿童的攻击行为和哭闹行为进行了为期15周的干预,不同程度地消减了这两个问题行为[27]。龙艳林和连福鑫对1名11岁孤独症儿童的反复拍手行为实施了1个月的干预,有效减少了该儿童的拍手行为,提高了其课堂参与度[28]。吕文静自编了三个关于课堂行为规范的社会故事,对2名12—15岁孤独症儿童进行教学,有效地减少了2名儿童的课堂喊叫、不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29]。莫明霞采用自编的课堂规则故事对1名10岁的孤独症儿童实施了为期8周的干预,减少了该儿童的拍手、拍腿、摇桌子等问题行为[30]。


3.规范进餐,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文献梳理显示,有5项研究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进行干预,其中干预最多的是孤独症儿童的进餐行为,包括没有耐心排队等待、用手抓饭、干扰同伴进餐、进食催吐等具体行为。郭梦之采用社会故事、角色扮演同时辅以视觉支持的干预策略对3名11岁的孤独症儿童的进餐行为进行干预,减少了这些儿童用餐时发呆、摇椅子等行为[31]。罗建明应用自编的社会故事对2名孤独症儿童用餐时无法耐心排队等待的问题进行了为期15周的干预,有效地提高了该儿童的等待能力[32]。贾婉莹采用三个自编的社会故事对2名儿童进行了为期40天的干预,有效减少了他们进食呕吐和重复排队的刻板行为[33]。


四、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我国有关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研究数量不足,研究质量有待提高
本研究的文献检索发现,与社会故事干预孤独症儿童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有45篇,比实证研究数量多出50%。我国相关的研究起步晚,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的数量与国外研究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另外,从表1可以看到,虽然研究者们已经在尝试使用各种不同载体来呈现社会故事,但相比用单一社会故事文本进行干预的论文数量,用其他不同形式进行社会故事干预研究的论文数量还太少,大多都只有一篇相关研究,研究结果缺乏可比性。
2.干预人员构成单一,忽视了家长参与
近年来,西方教育界兴起了家长参与(Parent-Implemented)的干预理念[34]。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家庭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众所周知,家长或监护人是与孤独症儿童最亲密的人,他们与孤独症儿童长期生活在一起,往往是最了解儿童、最有耐心与儿童相处的人。让家长参与到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中,能够产生更好的干预效果。纵观现有研究,82.8%的干预的实施者只有研究者一人,其中大部分是研究生,小部分是大学教师或特教教师,只有13.8%的干预有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干预的比例还很低。
3.干预目标偏向简单,缺乏挑战性
虽然现有研究中社会故事法的干预目标涵盖了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的干预目标倾向于简单化,如干预孤独症儿童打招呼、说“再见”等。就现有研究中被试的障碍程度看,轻度和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占多数。从被试的年龄段看,处于7—12岁学龄期的孤独症儿童有30名,占被试总人数的62.5%。学龄期孤独症儿童需要习得更多、更具挑战性的社交技能、行为规范,不能仅仅满足于会说“谢谢”和能用餐具吃饭这些最基础的目标。


(二)研究展望

1.加强相关研究,提高社会故事干预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社会故事干预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故事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是有效的[35];少部分学者认为其有效性还不能确定,不能算是被循证实践证实有效的干预方法。社会故事干预在我国是否适用,还需研究者们继续探索。就我国现有的研究来看,一方面未来可加强对各种不同呈现方式的社会故事干预研究,从而能够进行结果对比;另一方面也可从干预的内容角度出发,对相同的干预内容采用不同呈现形式进行干预,以研究哪种或哪几种呈现方式更有效。与此同时,还应提高干预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多采用评估表,减少主观判断[36]。
2.重视家长参与干预,提高干预效果
家长参与干预是目前国际上就近倡导的。但现代社会家长往往工作繁重,没有太多时间与子女互动,尤其是特殊儿童的家长在经济和心理两方面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研究发现,一次社会故事干预的时间并不需要很长,有时只需要几分钟,只要长期定时干预,也能收到良好的干预效果[37-38]。此外,有研究者尝试在饭前、饭后对儿童讲解一些就餐规范的社会故事,产生了很好的干预效果[39]。研究者应提高对家长参与干预的重视程度,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干预培训,教给他们社会故事干预的要点和基本程序,鼓励家长利用零碎时间与儿童进行有目的的互动沟通,用有限的时间争取尽可能好的效果。
3.尝试更具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干预目标
现有研究中,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目标往往都是说“谢谢”、排队等非常基础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干预难度较小,干预效果明显,干预的周期也更短。现实生活中孤独症儿童想要进一步融入社会,只掌握这些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育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40]。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也不能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应当有所突破。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更多、更具挑战性且符合日常生活需要的干预目标,如在超市购买商品、煮面条或水饺、遇到困难时请求他人帮助、主动与他人分享有趣的事情,等等。
4.加强社会故事联合其他干预方法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综合干预模式最早由Bettelheim于1960年提出[41]。根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简称NRC)孤独症儿童教育专家的共识,综合干预模式指包含一系列实践以及旨在对孤独症的核心缺陷实现更广泛的提升以促进其发展的模型[42]。综合干预因其干预效果好、干预内容多等优势,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孤独症儿童干预的发展趋势[43]。部分研究已开始尝试将社会故事法与其他干预手段结合,以期对儿童产生更好的干预效果。未来可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干预模式的认识,将社会故事与其他干预方法结合,如社会故事与关键反应训练、运动干预等方法综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几种干预方法的优势,弥补缺陷。


[参考文献]


[1]GrayCA,GarandJD.SocialStories:ImprovingResponsesofStudentsWithAutismWithAccurateSocialInformation[J].FocusonAutism&Other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1993(1):1-10.
[2]KarkhanehM,ClarkB,OspinaMB,etal.SocialStoriesTMtoImproveSocialSkills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SystematicReview[J].Autism:TheInternational
JournalofResearchandPractice,2010(14):641-662.
[3]刘美燕.社会故事干预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影响的个案研究[D].深圳:深圳大学,2018:6.
[4][36]吕文娜.社会故事绘本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提升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12.
[35]DerguyC,MichelG,M’BailaraK,etal.AssessingNeedsinParentsof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CrucialPreliminarySteptoTargetRelevantIssuesforSupportPrograms[J].JournalofIntellectualand
DevelopmentalDisability,2015(2):156-166.
[6[39]WahmanCL,PustejovskyJE,OstroskyMM,etal.ExaminingtheEffectsofSocialStoriesTMonChallengingBehaviorandProsocialSkillsinYoungChildre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TopicsinEarly
ChildhoodSpecialEducation,2019(13):132-140.
[7]党昕.视频示范法融合社会故事法对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8:5-6.
[8]刘礼兰.社会故事教学在自闭症儿童社会互动干预中的作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33-45.
[9]王娟.社会故事法联合体育运动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生活、    情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4):525-529.[10]GrayC.TheNewSocialStoryTMBook:RevisedandExpanded10thAnniversaryEdition[M].Arlington,TX:FutureHorizonsInc,2010:13-15.
[11]GrayC.TheNewSocialStoryTMBookRevisedandExpanded15thAnniversaryEdition[M].Arlington,TX:FutureHorizonsInc,2015:10-11.
[12]陈西梅.社会故事影响自闭症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成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32-47.
[13]刘英玲.社会故事对轻度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干预有效性的个案研究———基于优势视角的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5):81-86.
[14]马梓熙.社交故事提升自闭症儿童认知共情的个案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20:36-42.
[15]张庆.基于社会故事绘本的自闭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43-51.
[16][37]王永固,党昕,张庆,等.社会故事绘本教学改善自闭症儿童打招呼和分享行为的干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8(3):23-30.
[17]BonnelA,MottronL,Peretzl,etal.EnhancedPitchSensitivityinIndividualsWithAutism:ASignalDetectionAnalysis[J].JournalofCognitiveNeuroscience,2003(2):
226-235.
[18]SimmonsDR,RobertsonAE.VisioninAutismSpectrumDisorders[J].VisionResearch,2016(49):2705-2739.
[19]卜凡帅.自闭症障碍儿童社会互动能力之音乐社会故事教学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6):108-112.
[20]宋佩涵.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技能的社会故事干预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3(10):113-117.
[21]朱友涵,孙桂民.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社会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1):21-22.
[22]郭梦之,曹漱芹,顾未青,等.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12):43-51.
[23]金文珊.视频示范法促进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同伴交往    能力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9:49-55.[24]GeschwindDH.AdvancesinAutism[J].AnnualReviewofMedicine,2009(60):367-380.
[25]郭梦之,曹漱芹,朱宗顺,等.社会故事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2011(33):47-52.
[26]杨林.社会故事对自闭症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30-48.
[27]黄俊洁.社会故事角色扮演法干预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45-64.
[28]龙艳林,连福鑫.运用社会故事法对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个案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8(7):100-105.
[29]吕文静.社会故事法对自闭症儿童课堂问题行为干预效果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41-47.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建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星星桥总部
成立时间:2016年11月04日
区     域 :上海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能力评估 | 家庭支援
最新文章
1孤独症孩子是破坏大王怎么办?
2如何为孤独症孩子上学做准备?
3父母在孩子开启的对话中如何恰当回应?

作者专栏sign up

Patrick Rydell
Patrick Rydell

普陀区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上海建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区     域 :上海普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NB:仇子龙等报道新发突变的鉴定与孤独症患者相关脑区
2高功能自闭症的孩子经过训练能康复吗?
3邗江区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残疾儿童照亮康复之路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