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她筹资640万办学,她骑行8万公里送教…只为一群特殊孩子!

她筹资640万办学,她骑行8万公里送教…只为一群特殊孩子!

来   源: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益阳市沅江市)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柳佳今年44岁,是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3年以来,她为沅江市的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倾注着青春与热血:她所在的特校先后接收残障学生400余名,不仅实现零收费就读,还有30余名残障学生回到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35名残障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他们一定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儿童教育,

9月6日上午9点,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迎来了课间操时间,他们随着音乐,做着并不整齐的动作。“刚开学,孩子们都忘了动作,有的还要老师手把手带着孩子做。”柳佳告诉记者,这正是特殊教育的特点:十次、百次、千万次,只为教会一个动作;昨天、今天、每一天、只为学习一个声音。


柳佳今年44岁,是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3年以来,她为沅江市的残障儿童的健康成长倾注着青春与热血:她所在的特校先后接收残障学生400余名,不仅实现零收费就读,还有30余名残障学生回到了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35名残障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我一直都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他们一定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


因工作成绩突出,柳佳多次获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嘉奖,曾获“特教园丁奖”“中国好校长”“湖南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今年9月,她成功入选“2023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她筹资640万办学,她骑行8万公里送教…只为一群特殊孩子!

筹款640余万元,她让学校焕然一新

为什么坚守在特校?柳佳的答案只有两个字——情怀。


1999年,柳佳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回到沅江。2006年,辗转多所普通小学的柳佳来到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正式成为了一名特教老师。


当时学校持续的困窘让柳佳记忆犹新。“学校创立时,‘寄居’在市福利院的一幢三层小楼里。”5位老师40多个孩子,每年办学经费只有2万元。到了2010年,柳佳接任校长,情况也没有好转。


该怎么办?柳佳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学校盘活。


柳佳先找到沅江市电力局,减免了学校的电费,电力局还每年定期到学校慰问孩子们,送油、米、面和学习用品。


后来,益阳市残联开展了“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听障儿童救助项目”,专门为学龄前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训练周期10个月,每个学生政府拨款12000元。柳佳连忙赶去申请,得到的是对方的疑虑:“学校条件这么差,你们能做好吗?”柳佳坚定地说:“你相信我,给我10个名额,没做好,你不用给钱!”争取到名额后,柳佳和老师们格外珍惜。“项目结束后,我们的康复效果最好,市残联逐年增加了名额。”


学校的运营,终于能喘过一口气。但学校真正“活”过来,是那笔2012年发放的“巨款”。


2009年,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年)》,中央专项投资对县级新建学校建设项目重点给予倾斜。柳佳组织起老师们自己做项目书,“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汇报,最后终于成了,申请到了国家共计640万元专项资金!”


项目批下来后,很少流泪的柳佳大哭了一场,“我们搬了新校区,换了新设施,感觉这么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2013年,她和孩子们终于搬进了崭新的家,在沅江市最繁华的商贸街,校区占地4667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


她帮助特殊孩子融入普通学校

新校区的康复楼承载着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龄前特殊儿童康复。


“学校为每一名儿童制定了科学完备的个训计划。”柳佳说,“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患有自闭症的关伟(化名)是2014年来到沅江市特校进行康复训练的,两年后,他的病情有所好转,成功进入普通小学就读,但不久后柳佳就接到了那家小学校长的电话,“问我能不能让孩子转回特校”。


细问下,柳佳得知了孩子的症结:不合群、排斥新环境。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没有主动交往的意识,环境的改变也会对孩子有很大的刺激。“有时老师叫学生做什么,只有他没有反应,时间长了,普通学校肯定会有教学压力。”于是,为了帮助关伟融入新环境,柳佳和老师们在每周五下午都会给他上个训课。


“我们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第一周,柳佳告诉关伟:这周,你要认识前后左右的同学,回来告诉老师他们的名字、爱好、跟他们说了什么。“等到关伟完成目标后,再慢慢让他认识全班的同学,这样他熟悉了新班级的环境,自然对老师的安排不会抵触了,也愿意讲话了。”


很快,又有新的状况发生。关伟有数学天赋,但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欠缺,“看图会说不会写”。柳佳和老师们又想了一个办法,用关伟爱看的绘本来引导,先说再写。


“一个学期下来,孩子的语文成绩提到了80多分。”两年后,柳佳去学校进行随班就读的筛查工作时,找到了关伟的班主任,“老师说孩子的成绩好,人际交往也不错。”


当然,对于学前康复的孩子来说,走出家门、走进社会是非常重要的。“上次,我们和一家超市合作,选择了人流量较少的一个时段,由老师和家长带着孩子去购物,我们把需要采购的物品提前写在纸上,让孩子们寻找这些物品,然后再计算付款。”


柳佳说,重要的并不是孩子们的计算结果,“而是向家长传递一种信念:特殊孩子一样可以走出去,一样可以通过与人交往获得自信”。


让每个孩子能够自食其力

在“走出去”的孩子里,柳佳印象最深的是容平(化名)——一个听障、轻度智力低下的孩子。


柳佳刚进学校时,容平三年级,爱拆东西。“电风扇、收音机,能看见的复杂的电器机械,他都要上手拆,拆完还尝试装回去。”因为这事,容平没少挨老师们的批评。“一被告状,我就把他叫来办公室,他也不觉得委屈,见到我就笑,笑完接着拆。”


后来,学校有什么新电器、设备,柳佳都会让容平来参观、研究。“他对机械的拆装和构造,真的有天赋和热爱。”意识到这一点,柳佳给容平母亲提过建议:“等毕业,送孩子去学汽修或者修理吧。”


毕业后,容平做过很多工作。“他告诉我,自己什么都不喜欢。”机缘巧合,容平跟着同村的朋友去了杭州,做清洗油烟机工作。“这下,他的技能有了用武之地,一个月还能赚六七千元。”


容平的经历让柳佳看到了开展大龄特殊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学校有35名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但相比起总人数来说,这个数字仍有进步的空间。“一方面,我们继续对他们进行康复干预,另一方面培养他们适应生活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


2022年,柳佳在学校的培智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在此就读和康复)开设了厨艺烹饪、创意手工、自理与家居、文明礼仪等走班制兴趣课程,根据学生智力程度、个体需求以及个人兴趣特长等,每周开课,每门课程由3名老师负责指导。


“我们的理想是,让每个孩子都学会一门手艺,最终能自食其力。”柳佳告诉记者,自己还打算招募擅长编织的家长,利用业余时间来学校教孩子学编织,“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着眼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是我和老师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茶陵女教师骑行8万公里,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

带着一块小黑板,背着一个小书包,骑着一台小摩托……在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陈艳辉与父亲陈二文穿行于乡间小道,他们的目的是:送教上门。


陈艳辉今年31岁,是株洲市茶陵县界首镇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这所学校也是她的母校。今年9月,她被提名2023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躺在木板床上、一级肢体残疾、7岁的孩子无法正常入学接受教育……回想起七年前第一次送教上门的经历,陈艳辉记忆犹新。面对孩子对陌生人的抵触,她一次次用聊天、画画、做游戏打开孩子的心扉。


2016年,茶陵县教育局摸底发现,界首镇6名已经到学龄的智残儿童未能正常入学。陈艳辉主动加入全县63名送教上门老师的队伍,成为界首镇残障儿童的特教老师。


7年来,陈艳辉已经为21位残障儿童送教上门。每逢周末,她都会坐着父亲的摩托车,带着一块小黑板,来到特殊孩子的家,为“折翼天使”送去爱和希望。


不愿放弃这些孩子

2013年,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回乡,陈艳辉关注到一个特别的群体——农村残障儿童。


很多时候,这些残障儿童在农村都处于“隐身”的状态。面对这些孩子的降临,或许是害怕邻居的闲言碎语,或许是不愿意接受现实,家长大多将他们关在家里沉默地长大,甚至有的家长会因接受不了而选择遗弃他们。


在大学时期就经常去儿童福利院当志愿者的陈艳辉,不愿放弃这群孩子。


2016年,陈艳辉主动加入了茶陵县全县63名送教上门老师的队伍,成为界首镇残障儿童的特教老师。


“村里很多人觉得家里出了个残障儿童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刚开始,很多家长并不愿意接受上门送教。”陈艳辉只好和家长一次次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孩子在接受教育后确实能有很大的改变。


接触了这么多残障儿童,陈艳辉发现他们都有个共同特点——害怕陌生人。


所以送教上门的时候,陈艳辉总是会在口袋带上一些糖果。她耐心地和这些特殊孩子交流,和他们玩老鹰捉小鸡、套圈、传乒乓球等类似的小游戏,去的次数多了,这些孩子慢慢和她熟络起来,开始放下戒备,听陈艳辉讲课教学。慢慢地,陈艳辉在特殊教育方面越来越有经验,对于不同的孩子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所收获。


让小美开出更美的花

在这七年的送教生活里,陈艳辉认识了许多特殊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情况她都倒背如流。


家住大兴村的小美胆小内向,智力发育也相对迟缓。刚见到小美的时候,6岁的她脸上还挂着鼻涕,见到陌生人连忙跑开躲起来。她的父亲是言语残疾人士,母亲有先天性精神病,家里还有一个81岁患有老年痴呆的奶奶。陈艳辉意识到,对于小美这一类孩子来说,不仅要教会他们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抹布洗完要晾晒,燃气灶要这样开,煮饭要放这么多水……”几年的时间里,陈艳辉一遍遍重复,一节课学一个动作,小美在这样的耐心教导下,学会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扫地、拖地、擦窗户,甚至还会炒菜做饭。


“我每次上门送教的时候,她见到我都特别开心。”不仅教会了小美生活技能,陈艳辉还在切实帮助小美改善生活条件。小美的房间家具老旧,衣柜破破烂烂,床铺更是上面睡人,下面睡老鼠,陈艳辉便自己掏钱帮她添置了新的衣柜和被褥。


渐渐地,小美和陈艳辉把彼此都当作了家人。逢年过节陈艳辉会给小美送上新衣服和零食。小美也会在课程结束后,依依不舍地目送陈艳辉离开。


3年的送教上门,小美学会了声母、韵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识字和算术。2019年,家人送她进入当地的村小跟班就读,从此,命运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


父女俩的8万公里送教路

最开始送教,陈艳辉要跑到镇上坐车,乡村的孩子住的地方偏远分散,交通不便。最远的一家距离镇上28公里,陈艳辉每次只能租摩托车,运气好时可以搭个便车返回,更多时候只能摸黑走路回来。


一次送教结束后,回家途中下起了大雨,没带雨伞的陈艳辉淋成了“落汤鸡”。父亲陈二文看到女儿这么辛苦十分心疼,于是花8100元买了一辆在崎岖山路上能平稳行驶的摩托车。后来,父亲就骑着这辆摩托车负责接送送教上门的陈艳辉。


每周一到周五,陈艳辉要在小学教书上课,到了周末又要骑着摩托送教上门,最忙的时候她一个月瘦了16斤。忙到焦头烂额时,她也想过放弃。可一听到那些孩子热情地叫她“陈老师”,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同是教师的父亲陈二文在女儿的感染下,也加入了送教上门的队伍。7年时间里,陈艳辉父女送教行程多达8万公里,帮助了21名残障儿童。


“每一个孩子小小的改变都能给一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变化。”在陈艳辉父女的努力下,肢体残疾的孩子学会了握笔写字,先天性脑积水的孩子学会了使用计算器算账,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现在能帮家里做不少家务,他们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改变惊喜不已。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为了让这些特殊孩子更加容易融入社会,陈艳辉还会让自己班上的孩子也参与到送教上门中来。


平日里,陈艳辉会组织界首镇中心小学班上的学生把自己不需要的衣物捐赠出来。逢年过节,她也会让班上的孩子和这些特殊儿童进行互动交流。不仅如此,闲暇时,她还会带着班上的孩子参与送教上门,“班上的孩子在亲身参与这个过程后,会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而这些特殊孩子也有了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性格上会更加开朗”。


“每个孩子,都应该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陈艳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还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接受岗前培训,有自己的一技之长,真正做到和社会接轨。“希望他们未来能独立在社会上生活下去。”


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2023年度“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出炉,22名脱颖而出的教师里,有勇攀科研高峰、八旬高龄仍坚守教学一线的“儿女最多的妈妈”卢光琇;有坚守乡村学校,潜心执教26年的“乡村孩子成长追梦引路人”兰旭霞。而我们本期关注的,是在更小众的教学领域发光发热的两位特殊教育工作者。


中国特殊教育在近150载历程中摸索前行。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为6.94万人,2022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314所,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63万人。


湖南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推动特殊教育发展,也涌现出了一大批默默坚守、辛勤奉献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殊学校聋哑班语文老师李卫群,每个节假日都要守候在无法回家的孩子身旁;邵阳武冈市特殊教育学校启音部老师向旭,进法庭做手语翻译,帮聋哑人打无声官司……


特殊的孩子,平凡的岗位,于特教工作者而言,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责任。他们用耐心启聪听障学生聆听大自然,用爱心点亮盲童心中的光亮,用信心激励残障孩子前行。对于特教老师而言,一句不清晰的“老师”,一张孩子歪歪斜斜写下的阿拉伯数字卡片,都是最大的欣慰。他们为一个个破灭了梦想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践行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有爱,有责任,他们甘于奉献,让平凡的事业也能发光。


许多特殊教育工作者坚信:“教育,是改变特殊孩子境况的唯一途径。”通过教育,残障少儿能冲破个体缺陷,用体育特长给家乡带来荣誉,给自己带来自信;通过教育,特殊孩子能掌握一技之长,勇敢走出家门,成为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对特殊孩子可以多一点包容和关爱。教育的意义在于点燃爱、守护爱、播洒爱,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机构简称: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成立时间:1970年01月01日
区     域 :湖南益阳市
单位性质:公办特殊学校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
1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普特同行促融合 为爱携手助成长
2她筹资640万办学,她骑行8万公里送教…只为一群特殊孩子!
3多部门联合走进沅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慰问活动

作者专栏sign up

魏盛婷
魏盛婷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成都树懒心智障碍儿童关爱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社会公益机构
热点文章
1洛阳顺利召开孤独症服务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
2私藏干货|5大常见的语言训练难题及解决方法!
3为什么家长喜欢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