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如何让孩子不再逃避同龄人,拥有社交的勇气

  • 2023-11-14 15:17:50
  • 诺爸说
  • 社交训练;
  • 2.2K次
  • 分享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最近遇见几个家长所头疼的共性问题,就是孩子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慢慢地发展起来了,但是面对其他的同龄人时,仍然不知如何相处,总是会习惯性地躲避着。好不容易约到的朋友和玩伴,孩子却完全不会玩,融入不了,甚至是其他的孩子开心的嗨成一片,而他却孤零零的不知所措。如何帮助他走到更大的世界,如何去找到和其他小朋友的最初的玩的感觉,如何慢慢地有勇气,有意愿去和其他的孩子发展出友谊?
关键词:社交瓶颈,社交障碍,如何让孩子不再逃避同龄人

最近遇见几个家长所头疼的共性问题,就是孩子与家人之间的相处慢慢地发展起来了,但是面对其他的同龄人时,仍然不知如何相处,总是会习惯性地躲避着。好不容易约到的朋友和玩伴,孩子却完全不会玩,融入不了,甚至是其他的孩子开心的嗨成一片,而他却孤零零的不知所措。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当孩子慢慢地和我们的关系建立好了之后,如何帮助他走到更大的世界,如何去找到和其他小朋友的最初的玩的感觉,如何慢慢地有勇气,有意愿去和其他的孩子发展出友谊。


如何让孩子不再逃避同龄人


一,家长陪孩子之初会经历的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茫然无措

刚入圈的家长,还在纠结标签,还在被标签的恐惧所支配,对于家庭陪伴这条路能不能走得通不清楚,也无比担心,想向外寻求帮助,无法静下心来回归生活,还没有真正的进入陪伴状态。

等静下心来陪孩子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孩子和大人的亲密感增进,孩子开始出现情绪表达,情绪比较大(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孩子愿意向家长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了。不再是以前自我封闭的状态)

这个时候很多时候父母是崩溃的,为什么?因为自己本身就焦虑的不得了。而孩子在这个阶段对父母的爱还不确定,通常会误认为,只要你没有满足他、只要你没有理解他、只要你没有立刻将事情变成他想要的样子,就是不爱他,他就会很崩溃,然后他会把自己曾经的创伤或者不好的经历用最强烈的情绪宣泄出来。这种状态会给大人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和负担。

第二个阶段,过山车

好好陪孩子之后,家长会发现孩子有一些好的积极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状态不太理解。有的时候小朋友动不动就崩溃,还是跟同龄小孩有差距,但是发现他又有一些进步,有些东西他好像又感兴趣又学的会。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时而对未来充满信心,时而又会一下跌入谷底,整个状态是起伏不定的。

但是在这种状态当中,因为家人愿意花时间了,更加耐心了,愿意跟孩子一起去经历一些东西了,至少孩子和家人的关系是逐渐在改善的。

孩子是在一种上下波动的状态,但是他是在逐渐的发展的状态当中,他能有些初步的交流,能够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愿意跟家长分享自己的情绪,整个情绪的稳定状态也会比之前要好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来到第三阶段。

第三个阶段,孩子愿意互动,但是局限于家庭内部

他一旦到了外界,去跟别的小孩有些交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他要么很逃避,要么想一起玩但是不知道怎么处理,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受挫,甚至引发情绪崩溃。

 很多家长陪了两年甚至更久,小朋友可能就来到了这个阶段。第三阶段是有个前提条件的,就是家长需要是已经跟孩子一起生活过一段时间,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慢慢地建立好了之后,孩子有较好的表达意愿,有了一些初步的语言,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跟父母跟家人的关系是不错的,而且是那种有交互的,也有一些开心的事,也有一些愿意一起去尝试的事情。但是他在向外去走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严重的不自信或者是走不出去。

 

二,社交瓶颈因何而来?

有些家长认为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觉得我已经给你创造了社交环境了,都把别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了,都带你去别人家了,你看你却完全不跟别人玩,完全不会玩。很多家长就会觉得问题是在孩子身上,觉得说小朋友迟迟跨不出来,迟迟没有办法跟别的孩子打成一片,还是因为孩子的特质问题。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和这个时代有关系。为什么我们童年不缺朋友?大家容易忽视一个大背景,我们的童年是不缺玩伴的,我们的童年是跟别的孩子有大量的交集的。因为那个时候是熟人社会,孩子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的。那个时候孩子哪怕再孤僻再自我,也是有那个熟人社会的大环境在的。

 但是现在孩子如果想出门,想串门,想认识个朋友,实际上都是需要大人冲锋在前的。需要大人给他创造这样的时间,创造这样的场景,创造这样的社交机会,创造这样的条件,孩子才具备社交的可能性。

 

三,怎么才能帮助孩子开启最初的社交? 

孩子找到最初的朋友,靠的不是小孩,一定是靠的父母本身。在诺爸和小区二三十个孩子们一起互动的过程中发现,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小孩可以非常好的恰当地处理好自己的社交包括与别的小孩之间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开心地去认识——这样的小朋友,百分之十都不到。

 如果想让孩子感受到最初与人相处的乐趣,想让孩子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亲近感,或者是跟人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最初一定是要父母给他创造这样的环境和条件的。

前期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如果想让孩子享受与人的亲近关系,那么父母必须得跟他去重建依恋关系。父母跟孩子的连接感,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

 有家长说孩子很依恋自己,但是不看父母。这是因为孩子很自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父母,既害怕又依赖,又希望父母理解自己,他不会表达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一直在压抑着。

孩子如果不敢看父母,是相对还处在一种失去信心的状态,他可能觉得父母总是会评价他,他可能觉得面对父母的时候他不知道怎么相处,如果父母给他压力了,父母要求他去做父母觉得对他好的事的时候,他实际上是很难有那个勇气和信心,仿佛他总是那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孩子本身很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但是他对于很多的冲突通常都采用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因为眼神和眼神之间的接触和对视很多时候是会带来很大的压力的,所以很多时候孩子是倾向于回避的。因为逃避眼神的接触是一种相对更舒服的状态。

第二件事情,父母跟孩子在家里的玩法,家里的兴趣,家里的玩的方式,是否足够丰富。

陪孩子在一起的生活绝对不应该是煎熬的,如果没有找到跟孩子享受生活的感觉,却把所有问题归为孩子,是说不过去的。

 一个孩子在五岁之前,在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一种自说自话的方式,他只在意自己感兴趣的,他只说自己想说的,他只玩自己觉得有意思的。

 所以孩子跟孩子在一块,大家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小孩有语言了,他跟我相处还不错,我给他带到外边去,他就能跟别人很好的社交了,这是不现实的。

 所有的社交,要么是以某个兴趣某个玩法某个共同想象某个场合,作为一个媒介或者交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基于这个媒介,他们能一起玩得很开心,或者是能够有一些共同话题,能够一块有一些更深入地交流,他们才能够有一些再往里玩得更好的可能性。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跟别的小朋友走得更近,他能够跟别的孩子能够有更深一层的那种状态,那你必然得能够意识到,你跟孩子在一起时,最初跟他兴趣的拓展,对于他跟别的孩子的兴趣的交集,你是要去寻找的,是要去培养的。你需要先在家里面跟孩子玩得还算不错,玩得还算是很开心的。例如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他的同龄人在关注什么,你至少要有概念,他们看的什么动画片,玩的什么车,喜欢什么玩法。

 

四,陪孩子时家长要注意的两种状态 

1,小朋友最初的时候,他在社交当中会有很多不恰当的表现,都是阶段性过程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教他。他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他用家人对他表达友善的方式,用他觉得是最好的方式最能表达他的诚意的方式,比如抱抱、摸脸,去向别人发出邀请,但是最后换来的是对方的误解甚至是攻击。小朋友在感受到这么强烈的恶意之后,他能不怀疑人生吗,他能不崩溃吗。他下次遇到人就会躲着。

所以要想让孩子学会恰当的社交,得让他知道,所谓感情的亲疏。你跟家人的信任感很好,你可以用这种亲昵的方式互动。但是遇到了陌生的小朋友,你需要跟人家去挥挥手,跟人家说声你好,跟人家有最初的信任的建立。

这些是需要父母在前期慢慢地教会孩子的,怎么去问候怎么去打招呼怎么去邀请人家一起玩。这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手把手地示范给孩子。

比如孩子爱揪妈妈的头发。孩子很多时候只站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这些事情,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我们需要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去明白他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影响,让他建立起边界意识,让他能够推己及人,否则最后都怪孩子,却从来没有让孩子真正理解过他所做的事情他认为自己最好的表达方式在别人那边可能带来的是误解或者伤害。

2,家长陪孩子时还有一种状态是,失去自我

就是很多家长在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什么自我了,他把所有一切我做这个事情的好坏,有没有结果的评判,取决于孩子的状态。就是你带着孩子跟别的孩子去玩的时候,你发现你的孩子是抗拒的是逃避的,你整个的信心一下子就被浇灭了。然后你自己所做的那些尝试,希望能创造一些新的玩法,你发现孩子不感兴趣,你感受到了很大的挫败感,立刻那种情绪把你吞没了,你立刻就不愿意去尝试了。 

这个状态为什么不对?我们大人总是习惯性地以功利的方式去思考怎么去面对小孩,怎么跟孩子一起相处。我们希望我们对他的陪伴是有效的;我们希望通过对他的陪伴,他可以进步可以发展可以变得外向;我们希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类似于绩效考核一样的东西,能够给我们正向反馈,让我们能够看到所谓孩子的变化和进步,我们太计较这些东西了。我们都忘了生活到底是什么了。

我跟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候,从来不会管这个事情对孩子有什么帮助,这个事情最后结果如何。我玩的状态甚至比他还嗨。我借着陪伴孩子,让自己又回顾了一遍童年。

很多家长觉得,我对于孩子的陪伴,得看到孩子给自己的正向反馈,才愿意去尝试。

但是我们做一件事情,尤其是玩这件事,自己都不享受,自己都觉得太枯燥太无聊太幼稚了,那种状态怎么可能打动的了孩子呢?

 我曾经半开玩笑地跟一个家长说过一句话,关于孩子沉迷于电梯这件事情,你若能把这件事情想通,如果你能想通了,你就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了。这个问题看似极其简单,其实或许比你人生过往遇到的问题都难。孩子那么痴迷电梯,你就好好问问自己,成年人觉得那么幼稚的一件事情,电梯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你能够真正地把自己代入孩子的视角,想想,电梯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如果你真的把这件事情想清楚了,很多答案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社交障碍

 

五,关于固定玩伴

固定玩伴为什么那么重要?不是我们带孩子去找一堆孩子,都不认识,玩了一次以后再也不在一起玩,那样虽然也鼓励,但是意义真的不是很大。

孩子能跟一个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他跟一个孩子能够发展出很亲密的友谊,他就必然能用同样的模式,跟别的孩子相处好。

所以前面这第一个朋友的意义是什么,就是将孩子以后所有的社交,包括如何跟别的孩子建立关系,如何处理冲突等等做了一个演习。 

关于固定玩伴,建议大家一定要找那种经常能约的,一个星期最好是能约个三四次的,周末能够经常一起出去玩的。

 找固定玩伴,给大家几个建议和方向

首先,能经常一块约,是最重要的一个前置的基本要求。

第二点,前期的信任关系。如果本身就有这样的人,比如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关系很好又住在同一个小区,这是可以发展的。接下来你要做的是什么?你要变成一个会玩的大孩子,来带着别的孩子一起玩。

第三点,一定是要跟对方的父母有一些生活上的交集,有一些相同相近的三观,你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六,怎么带孩子们一起玩?怎么带自己的孩子找到最初的跟别人相处的乐趣

如果我们想跟小朋友们打成一片,想跟这些孩子能够玩到一块去,是需要先成为他的朋友成为他的同类,理解他们当下的兴趣爱好,需要先有趣先有这样的感染力,才能成为这样的组织者。

 首先最初我们跟孩子在家的玩法,得相对的丰富一些。然后组织小朋友一起玩时,是要带别的孩子来玩你孩子爱玩你孩子能玩的那些玩的方式的。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小孩到你家来了,我们真的稍微花一点心思,是可以成为他的朋友的,是可以决定他玩什么的,是可以相对切合你孩子的兴趣、爱好、日常玩的方式的,符合孩子能力符合孩子意愿的,你来组织,你把自己变成组织者,你来带着两个小孩一起玩。他们能够有过一次两次三次很嗨的经历很开心的状态之后,他自然而然下次再看到这个小朋友,他心底里是会有那种信任感和亲近感的,因为这就是上次那个跟我玩得很开心的那个小朋友。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记住,如果有什么好事,一定记得让孩子多参与。比如说大家都很累了,让孩子负责给大家分享个酸奶。要让别的小朋友对于你的孩子能够有那种信任感亲近感。所以这个过程中,是需要多花一点方式多花一点时间,来平衡好你的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之间的亲密状态的。

 而这个过程中,真的想让孩子跟别的小朋友打成一片,起点是自己。

最开始的时候,第一步,关系大于一切。第二步,等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慢慢地足够好了,他有信心有意愿了,有趣、开心地生活、兴趣的拓展,是极度重要的。第三步,孩子能够向外去发展,他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跟别人相处的乐趣,他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该有的友谊,他能够对他人感兴趣能够去观察。第四步,需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以他的意志为中心。

除了和家人的交集,孩子需要另外的玩伴,这个玩伴可能不会那么让着他,可能有时也会跟他抢东西,可能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让孩子面对,人家也是一个独立自我的小朋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帮助孩子,慢慢让他明白,他要怎么去处理和别人之间的冲突。

这些事情需要我们有很多的思考,需要我们有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需要能妥善地处理好这些事情,孩子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展慢慢成长。

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别怕。自己先能够跟孩子玩到一块去,自己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跟孩子有足够的兴趣,然后再去寻找他跟别的孩子之间兴趣的交集,再然后找到该有的固定玩伴,带着他们一起接触,你来去跟别的孩子成为朋友,带着别的孩子来玩我们孩子会玩能玩的那些方式。

想让孩子发展,想让孩子学会社交,想让孩子有社交经验的积累,真正能够发力的源头,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孩子,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本身。如果我们愿意去思考自身的问题,我们有能量有意愿有主动性去改变我们每天带给孩子的当下的生活和经历,让他能够跟人的连接意愿变得更强,有勇气有信心,能够尝试着去表达,慢慢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出来。

最后一定先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有能量面对和孩子一起的生活。愿所有的孩子被温柔以待。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永安市心语儿童教育培训学校
机构简称:永安心语
成立时间:2009年08月19日
区     域 :福建三明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民办特殊学校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
1永安心语_三明永安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样?

作者专栏sign up

温洪
温洪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特教 | 机构管理 | 专业家长
所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特教 | 机构管理 | 专业家长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连锁康复机构| 民办托养机构| 家长创办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12022年12月31日宁波市儿童康复中心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法4种
3倒退型自闭症是什么原因呢?看法各有不同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